传李嵩《瑞应图卷》图片
原图尺寸:30958×1876像素(150 DPI)标清图
下载原图消耗5艺点
文件大小:190.14 MB
下载格式: ZIP ( PNG+JPG )
作品名称:宋李嵩瑞应图卷
Auspicious Omens
作品作者:李嵩(传)
创作时间:传南宋 / 或为明人仿本
作品材质:本幅绢、拖尾纸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简介
宋靖康元年(1126),金军攻入汴京城,康王赵构登基江南,宠臣曹勋编写瑞应传说十二段,标榜高宗即位乃是「上天照鉴,应运而兴」,画史记载有宫廷画师据此传说画成「瑞应图」。南宋大臣曹勋曾编高宗即位前瑞应传说,共十二段,院画家萧照作图。分别为「诞育金光」、「显仁梦神」、「骑射举囊」、「金营出使」、「四圣佑护」、「磁州谒庙」、「黄罗掷子」、「追师退舍」、「射中台榜」、「射中白兔」、「大河冰合」、「脱袍见梦」。本卷传李嵩(1170-1255)作,描绘「金营出使」、「四圣佑护」、「射中台榜」、「脱袍见梦」等四段,虽有精妙之处,然观其建筑结构与人物的画法,应是明人仿本。 李嵩,善画人物、界画楼阁,是南宋光、宁、理宗三朝画院待诏。
Description
In 1126, Jin troops invaded the Song capital of Bianjing, and Prince Kang, who had escaped capture, was proclaimed the new Song emperor (Gaozong) in Jiangnan. A favored official, Cao Xun, composed 12 omens portending Gaozong’s rise, boasting that his ascension reflected Heaven’s will and was destined to be. Records indicate that court artists illustrated “Auspicious Omens” based on these stories. This handscroll, attributed to Li Song, includes 4 sections on “Envoy to the Jin,” “Four Deities Protecting,” “Shooting a Tower Plaque,” and “Dream of Removing the Robe.” Judging from the architectural and figure style, it is probably a Ming copy. Li Song was a Southern Song Painter-in-Attendance under Emperors Guangzong, Ningzong, and Lizong.
尺寸
位置 | 尺寸(厘米) |
---|---|
隔水二 | 12.7 |
隔水四 | 12.7 |
隔水一 | 12.8 |
隔水三 | 12.8 |
隔水五 | 13.4 |
本幅二 | 32.6x106.5 |
本幅四 | 32.6x130 |
本幅三 | 32.6x65.6 |
拖尾 | 32.6x72.9 |
本幅一 | 32.6x96.5 |
题跋
项元汴:右瑞应图一卷。迺宋高宗南渡时事也。淳熙间画院李嵩写图进呈。以纪一时圣瑞。元时散落人间。袁清容物色得之。国初复入魏府。近楚黄大贾举以示余。而题识割去。遂为易之。夏日重装。因记岁月云。嘉靖岁次辛丑(一五四一年)孟秋上浣。檇李墨林山人项元汴书于天籁阁。印记:元汴之印、子京父印、墨林山人。
董其昌:宋李嵩瑞应图。为海内名物。赏鉴家莫不称之。今观其用笔设色高古不伦。项子京购得时已遗题识。兹复散轶八帧。余深为惋惜。虽然古人片楮尺幅。获之已如拱璧。况此卷乎。宜善藏无斁。董其昌鉴定。印记:董其昌、玄宰鉴赏。
技法
人物衣纹描法(匀称线条)、工笔、界画、皴法、披麻皴。
印记
印記類別 | 印主 | 印記 |
---|---|---|
收傳印記 | (另二印模糊難辨) |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子子孫孫永保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子京所藏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元汴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天籟閣(重一) |
收傳印記 | 文獻世家 |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平生真賞 |
收傳印記 | 永存珍祕 | |
收傳印記 | 趙孟頫 | 松雪□圖書□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宮保世家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真賞 |
收傳印記 | 都□□(半印) |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項子京家珍藏 |
收傳印記 | 嘉興項氏 |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墨林項季子章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檇李 |
主题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
山水 | |
人物 | 侍从(侍女、童仆) |
人物 | 官员(臣) |
山水 | 江河、湖海 |
人物 | 后妃 |
人物 | 百姓 |
人物 | 侍从(侍女、童仆) |
人物 | 孩童 |
人物 | 帝王 |
人物 | 军士 |
人物 | 圉人 |
山水 | |
山水 | 夜景(月景) |
山水 | 奇石 |
走兽 | 狗 |
走兽 | 马 |
走兽 | 鹿 |
走兽 | 象 |
走兽 | 骡.驴 |
花草 | |
建筑 | 房舍 |
建筑 | 亭 |
建筑 | 城门 |
建筑 | 城墙 |
建筑 | 军营 |
建筑 | 庭院 |
建筑 | 帐篷 |
建筑 | 台阁 |
建筑 | 栏杆 |
建筑 | 篱笆、围墙 |
器用 | 行李 |
器用 | 兵器 |
器用 | 枴杖 |
器用 | 家俱(屏风) |
器用 | 伞 |
器用 | 童玩 |
器用 | 饮食器 |
器用 | 旗 |
器用 | 仪仗(佛教宝盖) |
器用 | 乐器 |
树木 | |
树木 | 竹 |
树木 | 松 |
树木 | 柏 |
树木 | 杨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