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托祭坛画《斯特凡内斯基三联画》高清图片

原图尺寸:5633×4905像素(72 DPI)高清图

下载原图消耗3艺点

文件大小:60.18 MB

下载格式: ZIP ( PNG+JPG )

作品名称:斯特凡内斯基三联画
The Stefaneschi Triptych

作品作者:乔托·迪·邦多纳(Giotto di Bondone)

创作时间:约1330年

作品风格:文艺复兴早期

原作尺寸:220 x 245 厘米

作品材质:画板, 蛋彩

收藏位置:梵蒂冈艺术博物馆

乔托祭坛画《斯特凡内斯基三联画》图片

作品简介

此三联画由枢机主教雅各布·斯特凡内斯基委托,供奉于罗马旧圣彼得大教堂。正面中央面板描绘《圣彼得登宝座》,两侧为圣雅各、圣保罗等圣徒;人物庄重,金底装饰凸显神圣性,体现乔托晚期风格。该作是14世纪祭坛艺术的重要范例,现藏于梵蒂冈博物馆。

艺术特点

开创性的写实风格:乔托是西方美术史上一位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画家,他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先驱。在《斯特凡内斯基三联画》中,他一改中世纪绘画那种平面、程式化的表现方式,赋予人物以真实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人物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具有真实生命力的个体。例如画中人物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都刻画得细腻生动,展现出不同的情绪和性格特征。

场景营造与叙事性:乔托善于营造场景,通过巧妙的构图和人物安排,将宗教故事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三联画的形式使得他可以分区域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或呈现不同的情节片段。观众能够顺着画面的布局,逐步理解其中蕴含的宗教教义和故事内容,增强了作品的叙事性和感染力。

色彩运用:乔托使用的色彩相对比较质朴、厚重,以暖色调为主,如棕色、红色、黄色等。这种色彩搭配既符合宗教题材的庄重感,又能营造出温馨、亲切的氛围,拉近了观众与宗教主题之间的距离。

历史意义

文艺复兴的先声:《斯特凡内斯基三联画》体现了乔托在艺术表现上的创新和突破,为后来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追求写实、表现人性等艺术理念奠定了基础。它标志着中世纪艺术向文艺复兴艺术的转变,开启了西方绘画发展的新方向。

对宗教艺术的革新:在宗教绘画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乔托的作品让宗教题材不再局限于抽象的象征和刻板的表现,而是注入了人性的光辉和生活的气息。这对于后来宗教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宗教绘画更加贴近大众,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内涵。

相关作品

5000×2196 PX 6.14 MB高清图

马萨乔壁画《纳税银》

2346×4226 PX 7.66 MB高清图

马萨乔祭坛画《圣母子与天使》

1707×3800 PX 15.36 MB标清图

马萨乔壁画《圣三位一体》

5554×9889 PX 17.13 MB高清图

马萨乔作品《圣安德烈》

2230×3683 PX 5.23 MB高清图

马萨乔作品《圣母子与圣安妮》

4000×1408 PX 4.35 MB标清图

马萨乔祭坛画《三博士来朝》

8702×4200 PX 155.95 MB高清图

扬·凡·艾克作品《根特祭坛画》

4998×6792 PX 24.54 MB高清图

扬·凡·艾克作品《泉边圣母》

8084×21308 PX 242.67 MB超高清

扬·凡·艾克作品《天使报喜》

2913×5130 PX 39.32 MB高清图

扬·凡·艾克作品《圣芭芭拉》

19769×25984 PX 572.91 MB超高清

扬·凡·艾克作品《卢卡圣母像》

3524×7322 PX 27.77 MB高清图

扬·凡·艾克作品《教堂中的圣母》

会员登录
用户名:*
登录密码:*
会员注册
用户名:*
密码:*
重复密码:*
邮箱:*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